益生菌治療指引 美國AGA最新版本(2020)

by 陳 坤志

20年來腸內微生物與腸道健康的關係日漸受到重視,益生菌被認為可以改變腸道菌叢,甚至可以促進健康,導致益生菌變成全球性的巨大產業,跟台灣一樣,美國以及歐洲益生菌病不歸類在藥品,販售益生菌不需要經過專業的醫師或者藥師。也不需要提出相對應證明效果的研究報告。

但2015年在美國每年至少有390萬人服用過益生菌或益生質,比2007年時成長了4倍。

腸胃疾病與益生菌的醫學研究很多,但由於實驗設計本身方法學的問題,實驗人數過少,實驗的菌株數量,組合不同,研究的疾病內容不同,等等問題導致目前益生菌在臨床應用上,並沒有比較好的證據支持,也沒有比較好的治療指引。

因此美國腸胃病學會(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GA)針對了腸胃病學中幾個重要疾病,進行資料蒐集,證據分析。最後針對這個8個疾病是否使用益生菌,以及如何使用益生菌作出 益生菌治療指引 (益生質不在這次研究範圍內)。

益生菌治療指引 8個腸胃疾病的建議

這些腸胃疾病疾病包含:困難梭狀桿菌感染,腸道發炎性疾病,腸躁症,腸胃感染症,壞死性腸炎等。
為什麼會挑這幾個疾病呢? 因為這幾個疾病討論度最高,益生菌腸也最常被拿來治療這幾個疾病。

益生菌建議建議強度證據等級
困難梭狀桿菌感染不建議不建議尚待進一步研究
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成人或兒童視條件給予益生菌
克羅恩氏症(Crohn’s Disease)不建議不建議尚待進一步研究
潰瘍性結腸炎不建議不建議尚待進一步研究
結腸袋炎視條件給予益生菌非常低
腸躁症不建議不建議尚待進一步研究
兒童急性腸胃炎不建議
早產兒 或者出生體重過低益生菌減少壞死性腸炎中到高
2020 AGA益生菌治療指引
建議等級:強(strong),弱(conditional),不建議(no recommendation)
證據強度分級:高,中,低,非常低
尚待進一步研究(knowledge gap):目前已知的資訊太少,需要更多研究。

兒童急性腸胃炎 最引人矚目

關於兒童急性腸胃炎使用益生菌治療的研究非常的多,這篇指引找到了89篇相關研究,其中有58篇是考克藍2010年的回顧性文章,另外有31篇回顧性文章發表在2010年後。大部的研究都支持益生菌有助於兒童急性腸胃炎。過去我個人認知也是如此,但是,北美跟加拿大對於兒童急性腸胃炎使用益生菌都各自進行了一個大規模,隨機,雙盲且含有對照組的臨床試驗。

北美的臨床試驗收錄了943位患者,使用的益生菌是 L rhamnosus ATCC 53103,加拿大的臨床試驗收錄了827位患者,使用的是兩種益生菌的組合: L rhamnosus R0011 and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R0052 。 兩個研究都使用5天益生菌,但無論是縮短病程,或者是減少中到重度腸胃炎的機率,兩個研究都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於是,基於這兩個大型研究的結果,此指引結論是急性兒童腸胃炎不建議使用益生菌,證據等級中度

抗生素治療時 益生菌可望減少艱難梭狀桿菌感染

指引回顧了5個有對照組的隨機分派試驗,但由於試驗內容不一致,而且針對艱難梭狀桿菌感染有的還使用了抗生素(Vancomycin, Metronidazole),可能對研究結果產生誤差,所以雖然建議使用益生菌可能有助於漸少艱難梭狀桿菌感染機率,但並不強烈建議,建議等級弱,證據等級低。

建議使用的益生菌菌株有:
S boulardii
或者L acidophilus CL1285 和 L casei LBC80R 合併使用
或者L acidophilus, L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B bifidum 3株合併使用
或者L acidophilus, L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B bifidum, S salivarius subsp thermophilus 4株合併使用

早產或者出生低體重 使用益生菌減少壞死性腸炎

美國大約有10%新生兒是早產兒或者出生體重過低,早產兒壞死性腸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兒科急症,嚴重可能導致死亡,治療也常常留下後遺症。由於壞死性腸炎的嬰兒腸內菌跟一般嬰兒腸內菌像有明顯差異,改變腸內菌像成為一個明顯的治療標的。

關於建議使用的益生菌包含乳酸桿菌跟比菲德氏,配方如下:
L rhamnosus ATCC 53103 + B longum subsp infantis
L casei + B breve
L rhamnosus, L acidophilus, L casei, B longum subsp infantis, B bifidum, B longum subsp longum 6 株合併
L acidophilus + B longum subsp infantis
L acidophilus + B bifidum
L rhamnosus ATCC 53103 + B longum Reuter ATCC BAA-999
L acidophilus, B bifidum, B animalis subsp lactis, B longum subsp longum 3株

也可以單純使用比菲德氏菌
B animalis subsp lactis (包含 DSM 15954)


或者單純使用乳酸桿菌
L reuteri (DSM 17938 或ATCC 55730)
L rhamnosus (ATCC 53103 或 ATC A07FA 或 LCR 35)

早產兒使用益生菌預防壞死性腸炎建議等級低,證據等級中到高。

結論

近年來益生菌儼然成為一種醫療產業,宣稱可以治療的醫療範圍極廣,可以說接近全身上下的毛病都號稱可以治療。但是實際上能夠拿上檯面的醫療研究少之又少。
腸胃疾病應該是跟益生菌最直接相關的範圍,目前能讓治療指引明確建議使用的疾病就這麼幾個,其他大多數的疾病甚至沒有進入討論範圍。
未來若還有更多相關研究或者指引出現,再為大家整理更新。

記得按讚分享唷
陳坤志醫師臉書粉絲團
陳坤志醫師IG
Twitter

相關閱讀

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