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混打 可行嗎? AZ混BNT的初步報告

by 陳 坤志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不同的 新冠疫苗混打 是不是安全,是不是更有效?
西班牙曾有一篇研究在AZ後2-3個月混打BNT的數據中,得到更高的抗體濃度。但也有一篇德國的回顧型試驗
在一劑BNT疫苗三周後打第二劑BNT疫苗,跟第一季AZ疫苗後8-12周後打BNT疫苗比較,兩組在第二劑後三周的抗體濃度相似。
到底混打是不是可行,是不是更有效?成了一個熱門話題。

新冠疫苗混打 來看看最新的研究數據

最近的應該是這篇名為Com-COV的研究,來自英國牛津大學,2021/6/25 發表在刺絡針 (Lancet),目前還是預印本的形式。這是一個單盲,隨機分配,不劣性(non-inferiority)的第二期臨床試驗。

實驗設計

志願者隨機分配到4種疫苗打法,以及兩種疫苗間隔時間共8組。四種疫苗打法包含AZ/AZ,BNT/BNT,AZ/BNT,BNT/AZ等四種,兩劑間隔時間有28以及84天兩種。

2021年二月份開始試驗,830名志願者,463位分配到兩劑疫苗間隔28天的四種打法。本篇報告內容是這463位的數據,至於間隔84天的研究數據目前還在進行中,尚未發表。參與者年齡都在50歲以上,平均年齡57.8歲,女性占比45.8%。

這是目前針對疫苗混打第一個隨機分配,有對照組的臨床試驗,雖然目前還沒有兩劑間隔84天的數據,但首批28天的數據顯示混打疫苗是可行的!

這篇報告檢測的項目有

新冠病毒棘蛋白抗體濃度(SARS-CoV-2 anti-spike IgG,ELU/ml)
假病毒中和抗體試驗(Pseudotype virus neutralising antibody, NT50)
T細胞濃度(spot forming cell/10^6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結果如何?

疫苗兩劑間隔28天的四種打法(AZ/AZ, BNT/BNT, AZ/BNT, BNT/AZ)的結果。

新冠病毒棘蛋白IgG抗體濃度,BNT/BNT 組最高14080,其次是AZ/BNT 混打的抗體濃度12906,BNT/AZ 抗體濃度7133,AZ/AZ 抗體濃度1392。

假病毒中和抗體試驗(Nt50: 能中和50%病毒感染的抗體稀釋倍數之倒數而訂定為50%中和效價)
BNT/BNT最高574,AZ/BNT次之515,BNT/AZ 383,AZ/AZ 61。

AZ/BNT 的T細胞濃度最高 185 (spot forming cell/10^6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其次BNT/BNT 80,BNT/AZ 99,最後是AZ/AZ 50。

安全性方面

嚴重不良反應4例,調查後判斷都與疫苗無關。
這篇研究年齡幾乎都在50-70歲之間,若要年輕族群實施混打,可能會有更高的不良反應機率,在實施混打前必須要考慮進去。

結論

這篇作者強調這並不是要大家混打,因為目前已知的證據顯示兩劑完整的疫苗(AZ疫苗或mRNA疫苗),在真實世界都顯示相當良好的保護效果。

而且,實驗室的數據漂亮雖然是件好事,卻未必跟真實世界的保護力表現畫上等號。例如說這裡BNT/BNT的抗體濃度大約是AZ/AZ的10倍,但是實際上保護力會是10倍嗎?

舉例幾天前我分享一篇英國的真實世界研究,針對目前的Delta變異病毒,兩劑AZ疫苗跟BNT疫苗的保護力幾乎相當,BNT96%,AZ92%(這裡的保護力是以住院率作比較基準)。

AZ/AZAZ/BNTBNT/AZBNT/BNT
IgG抗體濃度139212906713314080
中和抗體試驗(Nt50)61515383574
T細胞濃度501859980
AZ混打BNT初步數據

延伸閱讀:
印度病毒株 (DELTA變異病毒) 目前的疫苗有效嗎?

這篇研究主要的意義是: 混打是可行的

這研究結果可以讓一些疫苗供應還不充分的國家有更多彈性選擇疫苗施打策略。

一定也會有人問德國總理接受第一劑AZ疫苗後混打默德納疫苗,AZ混打默德納比較好嗎?

首先我不懂為何德國總理不打自家的BNT疫苗卻選擇混打美國的莫德納,另外目前也沒有AZ疫苗混打默德納的臨床數據。但之後會有其他的混打試驗正在進行或者規劃中,例如另外一個計畫Com-COV2 即將比較Moderna跟Novavax混打的成果,除此之外,北半球國家在2021/2022的冬天是否需要打第三劑增強疫苗的研究也正在規劃中,稱為Cov-Boost研究。
疫苗混打變成了一種趨勢,接下來一定還會有更多花式混打的數據報告出現。

這個試驗數據還是有侷限性

1.試驗後半段數據還未完成
2.參與人數還不夠多
3.參與者年齡層幾乎都在50-70歲

資料來源: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874014

記得按讚分享唷
陳坤志醫師臉書粉絲團
陳坤志醫師IG
Twitter

相關閱讀

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