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垢清理 需不需要? 誰需要?

by 陳 坤志

耳垢清理 雖然是耳鼻喉科的日常業務,但並非人人都需要清理耳垢唷。或者應該說大部分的人是不用特別清理耳垢的。

為什麼會有耳垢?


雖然一般俗稱耳屎,但耳垢跟大便不一樣,並不是身體的排泄廢物唷。
耳垢是耳道皮膚下的小腺體製造出來的,有保護皮膚,維持清潔跟潤滑的功能。甚至還有基本的防蟲抗菌的功能。可以說是外耳道的第一道防線。

這些分泌物跟耳道上皮脫落的皮屑混合後就是我們常見的耳垢,一般會跟著咀嚼吞嚥,睡覺翻身等日常活動慢慢地排出耳道口,大多數情況下耳垢並不需要特地清理。

但是耳垢塞住很不舒服

沒錯,雖然耳垢,或者文雅一點說法耵聹是耳道的保護機制,但耳垢栓塞的確會造成症狀,常見的症狀可能有耳朵癢,痛,分泌物,聽不清楚,耳鳴,悶塞感,甚至咳嗽。

統計數據指出美國一年大約有1200萬人次因為耳垢就醫,耳垢清除次數高達800萬次,耗費的醫療支出高達5000萬美金。雖然有這麼多人因為耳垢找醫生就醫,但其實真正需要檢查耳垢問題的人卻沒有得到足夠的照護,老人,生活失能的人比較容易因為耳垢出現症狀,卻只有少數人就醫。

針對耳垢,看似個小問題,卻是個蠻大的醫療負擔,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特地出版了一份耳垢的治療指南
是的,您沒看錯,就是為了耳垢特別做了醫療指南!

根據這份治療指引,我重點整理成QA的形式。
希望能幫助大家快速了解耳垢的處理方式。

耳垢清理 Q&A快速整理

耳垢需要定期清理嗎?

一般人不用,耳垢分泌量真的很多的人考慮定期清理,有配戴助聽器的人可以考慮3-6個月檢查一次耳道。

耳朵都不清,不會怎樣嗎?

不會唷,耳垢一般不用特地清理。

耳垢太多會有什麼症狀?

常見的有癢,悶塞感,聽力下降。比較少見的有痛,分泌物,異味,咳嗽。

清理耳垢會痛嗎?

一般情況不會,甚至有點舒服。

清理完耳垢聽力會變好嗎?

一般的耳垢並不會影響聽力,所以清完聽力也不會有改變。如果是耳垢栓塞嚴重,耳道幾乎都被堵塞的話,清理耳垢就對聽力有幫助。

需要多久清一次耳垢?

耳垢一般不用特別清理
會問這個問題的場景通常是病人基於某個原因耳垢栓塞,在診間處理完後的提問。
每個人耳垢生成,累積的速度不一定,所以並沒有多久必須清理一次耳垢的建議。重點是預防下一次的耳垢栓塞。

什麼時候需要清耳垢?

若出現症狀,或者醫師需檢查耳膜,卻因為耳垢看不清楚時。
症狀包含痛,癢,臭味,聽不清楚等。

可以用棉花棒清耳朵嗎?

建議不要
建議不要
建議不要
太重要了,所以要說三次。
棉花棒通常只是清出一部分耳垢,其他大部分都被推到更深處。反而更容易造成耳垢栓塞,或者損傷耳道。

要找誰清理耳垢?

可以找耳鼻喉科,當然也可以找您平常熟悉的醫師諮詢看看。

怎麼預防耳垢塞住?

平時最好不要掏耳朵,特別是棉花棒,這是大部分耳垢栓塞的原因。
可以考慮使用耳垢軟化滴劑
若使用助聽器,或者長期佩戴耳機,耳塞,建議定期找耳鼻喉科檢查耳道。

清理耳垢有哪些方法?

門診醫師處理耳垢的方式通常包含耳道沖洗,耳垢軟化劑以及器械直接取出耳垢。根據耳道內的狀況隨機調整,實務上醫師會用耳鏡檢查,如果耳垢鬆散,就用器械(夾子,鑷子,抽吸器)直接去除耳垢。如果耳垢栓塞嚴重,耳垢堅硬,耳道紅腫等等,就會按照情況給予軟化劑,消炎耳滴劑,或者做一點沖洗等方式。

很重要,所以再說一次

東方人大多偏乾性耳垢,又喜愛洗澡後使用棉花棒清理耳道。這樣一來,會把耳垢反覆地往深處推擠,原本鬆散,會自行排出的耳垢,最後變成一塊塞滿耳道且堅硬的陳年耳屎,取出難度頗高,通常都要請病人在家多點幾天耳垢軟化劑,慢慢地讓硬如石頭的耳垢溶解軟化,最後才能取出。

容易耳垢栓塞的族群

有一些族群即使平常沒有掏耳朵的習慣,也容易遇到耳垢栓塞。老年人,生活無法自理的人,認知功能異常的人,都比較容易遇到耳垢問題。

配戴助聽器的人,或者基於某個原因需要長時間配戴耳機耳塞的人,因為耳垢被物理性的阻擋在耳道內,所以也比較容易有耳垢塞住的問題。建議有症狀的話就找醫生檢查一下耳道。

使用助聽器的族群

助聽器功能不良,功能失常,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耳垢。可能是耳垢塞住耳道造成聽力下降,也有可能是耳垢沾黏在耳模上,阻塞住耳模的聲道。

建議平常耳模要適當的清潔,助聽器公司的服務人員一般都會教導如何清潔,雖然不同的機型可能方法略有不同,但一般來說,耳模跟主機可以拆開的機型,耳模可以稍微清洗然後徹底擦乾,需要配戴時再把耳模主機組合起來。
耳模跟主機無法拆開的機型,就用乾布輕輕擦拭,用小刷子把耳模上面細小的耳垢刷掉。耳膜上面會有小小的孔洞是所謂的通氣孔跟聲孔,特別要注意這些通道上的耳垢,儘量清除乾淨。

特別注意事項

針對一般民眾,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做出以上的建議跟治療指南。特別情況例如耳道的皮膚病、反覆外耳道發炎、外耳道之阻塞性角化病(keratosis obturans)、接受過放射治療、曾經接受耳膜修補手術、膽脂瘤手術等,建議直接跟臨床醫師諮詢。

記得按讚分享唷
陳坤志醫師臉書粉絲團
陳坤志醫師IG
Twitter

相關閱讀

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