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偵測鼻咽癌 EBV DNA 可以幫上忙

by 陳 坤志

台灣是鼻咽癌的盛行地區,除了使用鼻咽內視鏡診斷之外,也有一些抽血項目可以評估鼻咽癌的風險。最近幾年發現幾驗 EBV DNA 可能可以幫助早期診斷鼻咽癌。

首先要知道EB病毒跟鼻咽癌息息相關,目前鼻咽癌的癌指數也都集中在EB病毒的相關偵測。

最常用來當作指數的包括EB病毒的 VCA (Viral Capsid Antigen, 病毒外鞘抗原抗體)的 IgA,IgG抗體,其他還有EA (Early Antigen, 早期抗原抗體)的 IgA, IgG以及 NA( nuclear antigen)的 IgA,IgG等。

看以上這些鼻咽癌指數就知道偵測鼻咽癌基本上就等於偵測EB病毒,但這些指標用來早期偵測鼻咽癌的效果好不好呢?

從數據上來看,台灣曾經有研究指出EBV VCA IgA超過1:40的人,相對於陰性的人,鼻咽癌的相對風險為22倍,EBNA1 IgA偏高的人鼻咽癌相對風險是6.6倍。雖然說這些指數超標跟鼻咽癌風險明顯正相關,但用來早期偵測鼻咽癌的功能只是差強人意,因為鼻咽癌盛行的地區通常也是EB病毒的盛行區,所以抽血指數超標的機率很高。

而診斷鼻咽癌需要做鼻咽內視鏡,這類的狀況就演變成需要定期(半年或一年)追蹤鼻咽內視鏡以早期診斷。若這樣為何不乾脆不抽血,直接固定時間追蹤內視鏡呢? 這也是為何現在高階健檢鼻咽癌的項目通常是鼻咽內視鏡。

EBV DNA 是更好的指標?

香港中文大學使用EBV DNA當作鼻咽癌指標完成一個大型研究,於2017發表在新英格蘭期刊。

研究於2013/7-2016/2在香港蒐集40-62歲中國裔男性志願者,共有20174位參與檢測,抽血偵測血中EBV的DNA碎片,其中1112位陽性,一個月後追蹤依然陽性者309位。

309位當中有300位接受鼻咽內視鏡以及MRI(若無禁忌症)後有34位診斷鼻咽癌。9位拒絕接受進一步檢查,其中有1位在32個月後死於鼻咽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300位當中有3位內視鏡無可見病灶,是藉由MRI發現黏膜下病灶才確診鼻咽癌。

相對於香港最大的癌症治療中心,第一期鼻咽癌患者只占所有患者的4.5%,研究中34名確診鼻咽癌患者中有16位(47%)是第一期鼻咽癌,這是非常優異的數字。

300位中有2位雖然內視鏡與MRI都無異常,但在後續追蹤期間出現了鼻咽癌,一位在4個月後,一位在22個月後診斷鼻咽癌。

EB病毒 DNA陰性的19865位參與者中後續追蹤一年內只有一位確診鼻咽癌。

這個研究顯示EB病毒DNA跟鼻咽癌有顯著的關聯,而且跟偵測抗體不同,大多數人體內 EBV DNA 是陰性。雖然感染EB病毒初期會出現陽性反應,但若是一個月後 EBV DNA 依然陽性,就要小心鼻咽癌的風險。

偵測 EBV DNA 找到更多早期鼻咽癌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升了存活率

整體來說 EBV DNA作為鼻咽癌的篩檢工具,靈敏度97.1%,特異度98.6%,是很優秀的檢驗工具。

記得按讚分享唷
陳坤志醫師臉書粉絲團
陳坤志醫師IG
Twitter

相關閱讀

請留言